前言
可能在平時的工作生活里,毫無時代以及地位差距的親近,讓我似乎忘了這樣一個女人她擁有的一系列光輝的背書:比如“*********首批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比如“省級優秀人才”,比如“全國三八紅旗手”,比如“南平十大杰出女性”。
作為一個道地的農民,她卻不似我們認知里該有的典型傳統農村婦女的模樣。她不守在家相夫教子,她從不打牌賭博,她也不喜歡家長里短。她的生活被茶占據了絕大部分,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單調與辛苦,卻在她的熱忱、智慧與倔強里,練就了超脫她原本標簽的特殊屬性。
太多太多的贊美與榮耀,我想她都是承載得起的。除了那些光鮮亮麗的匾額,在我的眼里,最常見的是她低頭在審評臺對著一列列蓋碗仔細地審評,反復做著注水、嗅香、出湯、滾味這一系列的動作。這個畫面就這樣定格在某個背景里,年復一年地鮮艷與明亮。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游玉瓊的生活。
生命不息 做茶不止 作者:葉軍民
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的唯一女傳承人游玉瓊是武夷山地地道道的一位茶農。18歲那年,游玉瓊開始跟著父親學種茶,三十年來,她全身心投入武夷巖茶的種植與制作,茶園面積達到5000多畝,年產量200多噸,成為武夷山下遠近聞名的女茶人。
?
游玉瓊管理著5000多畝茶園
“這泡茶的巖骨花香,香氣濃郁、滋味甜醇,你可以感覺一下,這就是我們非常獨特的金佛茶。”2014年深秋時節的一天上午,記者一行四人搭乘公交車沿著進入武夷山核心景區的道路,來到位于星村鎮的福建省武夷山市永生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審評室。公司總經理游玉瓊女士一邊接受我們采訪,一邊泡茶并不時點評茶葉的品質。
游玉瓊說:“武夷巖茶會好喝,首先是它獨特的韻味‘巖骨花香’,這四個字代表不同的品質特征,巖韻是獨特的地理位置,砂礫土,巖石的風化土,這個是決定巖韻最重要的品質,這不是人工能夠加工出來的,是自然的;花香就是靠工藝了,06年所有茶行業里面第一個獲得非物資文化遺產項目的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制作技藝,為什么能夠第一個獲得,就是說明它的獨特性。”

做茶是游玉瓊的工作也是娛樂

武夷山茶園一隅
游玉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茶癡,最長的時間一定是泡在了茶上面。但令人艷羨的,卻是她擁有一個理解她,并在她身后默默支持她、為之驕傲的家庭。
游玉瓊的兒子方舟今年25歲,目前獨自在英國倫敦一家知名的商學院留學。
每當想念媽媽,思念家鄉的時候,方舟就從行囊里小心翼翼的取出從家鄉帶來的巖茶,放入蓋碗,當開水沖入蓋碗,茶香溢出的時候,思鄉之情也隨著一縷縷茶香回到了媽媽旁邊。一年下來,方舟竟然喝掉二十斤巖茶。
方舟說:“對于我來說,巖茶的意義可能更多是媽媽的味道,從小在我印象當中,母親永遠在做茶,我感覺到,每當我喝到茶的時候,特別是家里來的茶,我們公司的茶葉從制作到出品都是由我媽媽把關,所以我能感受到每一泡茶都有我母親的味道。”
方舟所學的專業是科學管理和統籌運行方向。方舟告訴記者,他正在嘗試利用大數據把茶葉生產過程的各項數據模式化、標準化,讓茶葉生產不再靠天吃飯。
方舟說,媽媽并沒有要求他要繼承家業做茶,但是畢業后,他一定回到武夷山,回到媽媽身邊,利用現代科技發展傳統茶業。
父女傳承,母子傳承。在這個家族里,將傳統延續下去成為了一種不需任何言語的默契。而這種延續,除了家族的使命,更重要的或許是在彼此的心中都存著一份由來而久的,對茶最深沉的敬仰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