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水仙茶葉面大、質感厚。干茶條壯結實、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這款炭火復焙過的極品水仙,使茶葉更具耐力,掛杯香、杯底香、湯底香通透,這些都是復火焙茶的功效。
開水熱蓋碗醒茶后,熱蓋碗,置干茶,蓋上緩緩搖蓋碗,開蓋,茶香通透,碳火焙茶的香氣幽幽。
學著清代袁枚“杯小如胡桃,壺小如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余甘”(袁枚《隨園食單》)。
沖泡:一沖水高沖醒茶,約5秒出湯,二沖水約10秒出湯,依次類推,共出八沖水。
一沖水二沖水:蓋顯花香,茶湯色清澈艷亮,絲綢柔順,鮮爽綿滑帶甜,水仙的一水很特別,柔和,掛杯香明顯。碗蓋蘭花香已經迎面而出,茶湯入口的瞬間,那與生俱來的蘊含在茶中的香氣也口中回蕩,順滑、醇厚。
四沖、五沖水:香氣芬芳馥郁,滋味甘醇釅厚,湯色橙如琥珀,水香很明顯,茶氣猶如金庸筆下的化骨棉掌般的強勁,外柔內剛,回甘迅速,芳香迂回于口腔,清幽持久,喉韻悠長。再細品,茶湯像多變的女子,溫柔而又縈繞唇間。巖骨圓潤,飽滿之香,天然之香,蕩滌五臟六腑。
七沖、八沖水:黃亮清澄,從花香到熟果香的轉變,水路清晰,入口淡爽綿甜。
湯色:橙紅透亮。
香氣:似幽蘭花香,有熟果香,巖韻馥郁,香氣優雅。
茶湯:綿滑,醇厚,雋永,回甘持久,柔柔的如同個女子,淡淡的香甜味。茶湯,是甘、醇、鮮、滑,不像普洱的甘那樣,有點膩感。回甘是發散型的,直接擴充你的喉嚨,清涼開闊,甚至覺得那不是回甘,喝了水仙茶以后舌齒清甘,喉嚨開闊,很舒服的一種感覺。

茶湯里好像有柔韌不絕的細絲,從而豐富了茶湯的質地。吞咽下去很久之后,茶的滋味還在口中齒間回蕩。
葉底:葉底鮮活柔軟。凌亂中仍不失大家閨秀風范。
醇不過水仙。水仙茶湯的滋味醇厚感,如水中有骨感的巖韻,巖骨般的厚重感,喉韻明顯;飲后舌本回甘,生津回甘,余味長,潤滑鮮爽,濃醇清活,雖濃飲而不見苦澀;水仙獨具的天然花香和天然真味。香氣濃長清幽,帶馥郁的花果香,香氣馥郁,又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香氣不論高低都持久濃厚、冷聞幽香明顯,茶香與滋味盡在茶湯中。這就是茶界中比較巖茶與鐵觀音特征,有“南(鐵觀音)香北(武夷巖茶)水”之說法。

湯色橙黃呈琥珀色,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茶葉在茶湯中呈三分紅七分綠的“綠葉紅鑲邊”, 猶如具生命力的歌者舞者。
巖茶很難用某一兩種感官感覺來概括和形容,卻可以用心去體會那種“可意會而不可言說”的美妙境界。
端起那冷卻的茶湯,聞之,水仙的氣息已經散開,滿室卻流動著幽蘭雋永的詩意。